淮山藥,薯蕷科薯蕷屬多年生纏繞草本植物,地下塊根肉質肥厚,微呈圓柱形,垂直生長;莖多紫色,細長有棱線,光滑;葉對生或3片輪生,葉片三角狀卵形至三角狀寬卵形;黃綠色小花,穗狀花序,有3棱翅狀果實;秋季7—8月開花,10月結果。
淮山藥原產山西平遙、介休,現分布于中國華北、西北及長江流域的江西、湖南等地區。主要產于河南新鄉地區者為佳,稱為懷淮山藥。 多生于向陽山坡,栽培種植。 常用繁殖方法有三種:零余子繁殖法、頂芽繁殖法、塊根切塊繁殖法。
淮山藥可被當作蔬菜烹飪或曬干后作為中藥材,《本草綱目》中記載其功效為:“健脾補益,滋精固腎、治諸百病,療五勞七傷。” 唐朝以前,淮山藥主要來源于薯蕷的野生品,宋代開始有栽培,但醫家認為野生者質量優良,明清以后主要來源于栽培品。藥用山藥主要以河南為道地產區,與牛膝、地黃和菊花并稱為“四大懷藥”。淮陰的山藥因味好補人,清乾隆帝南巡至淮陰,吃了淮陰的山藥,隨口稱道:“真鮮美,仙物也。”傳說清江浦的“八鮮行”后改為“八仙街”也由此而來。